<button id="js9jh"></button>
    1. <tbody id="js9jh"></tbody>
    2. <rp id="js9jh"><object id="js9jh"></object></rp>
      <tbody id="js9jh"><pre id="js9jh"></pre></tbody> <tbody id="js9jh"><noscript id="js9jh"></noscript></tbody>
      <progress id="js9jh"></progress>
      <th id="js9jh"></th>
    3.  
       

      古代人在建筑設計中的防火智慧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3-07-06 14:05:58  來源:網絡
      核心提示:我國古建筑多屬木結構,很容易發生火災,古人很早就已重視防火,強調“以防為主”。畢竟木質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房屋頃刻毀于一旦,還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我國古建筑多屬木結構,很容易發生火災,古人很早就已重視防火,強調“以防為主”。畢竟木質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房屋頃刻毀于一旦,還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左傳》記述:“九年春,宋災。樂喜為司城以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徹小屋,涂大屋;陳畚挶具綆缶,備水器;量輕重,蓄水潦,積土涂;巡丈城,繕守備,表火道?!庇纱丝梢?,古人很早就有了一整套防火救火經驗。到了清朝還設立了水龍局,規劃了城市消防系統,水龍局類似今天的消防隊,已有滅火工具水龍以及分工明確的人員安排,人為滅火已經頗為成熟。


        關于古代建筑的防火措施,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合理規劃建筑布局


        據我國古文獻記載,火災很多情況下由于房屋距離過近,混亂的房屋搭建,以及不夠寬敞的通道等情況引起連續嚴重反應的。這都是建筑群的總體布局的問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不斷總結火災起因的基礎上,對建筑群體的規劃,逐步考慮到:劃分坊里,開辟火道,設置火巷,開擴廣場空地,綠化,挖溝渠水面,鑿井池等防火措施。


        《宋書·善俊傳》也提到:“開古溝、創火巷,以絕后患”。這些都是從建筑群的布局著手來防備火災的例證。


      火巷和井


        據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記:“至元時,兩岸民居稍稍侵切,然綽楔無敢跨街建者”,同書解釋原因說:“杭城多火,自綽楔跨街,而火益熾,以木則易于燎延,以石則人憚崩摧,莫敢向邇撲救?!闭f明牌坊跨街,當街一邊發生火災時,會起引火的作用,且在火災時易于崩塌傷人,有礙救火,所以自元以后杭州就不建牌坊了。


        古代很多將建筑建在四周環繞水面地方,除了防盜,也是有防火的功能。如今的貴州新橋苗寨所遺留的水上糧倉,全木質結構房屋,立柱于水面上,防火功能顯著。


      新橋苗寨水上糧倉


        說到建筑布局上防火,不得不提代表封建制度中高等級的皇宮北京故宮。


        前三殿、后三宮等主要建筑都獨立成院,客觀設定一定的防火距離,且保證房屋距離。相連過長的廊屋,每相隔一段距離設有一防火間,內全為磚石構筑,使一邊失火不至蔓延到另一邊。東西六宮及其他獨立建筑群組均有高墻分隔,自成一院,失火不致引燒一大片。各官區都有火道,火巷分開,既是防火隔斷,又便于火災時安全疏散及進行搶救。宮內有水溝、水池、水井,主要建筑前面和主要官院內多放置有蓄水缸,以備水防火。官城外有城池周繞,且城墻和城門樓高聳,以防火攻。


        至于一般第宅的平面布局,從漢畫象磚,漢明器和唐宋畫所見的古代住宅建筑可知,一般易于起火災的廚房是布置在建筑群一角的,或廚房本身獨立分開。至今遺存下來的廣東潮州宋府、明府和福建、廣東的客家民居,仍然保持著這種遺制,且廚房多用不易起火的土壞,磚石山墻承重,并有火道、火巷與主要建筑相隔,其防火意圖是顯然易見的。


        建筑材料


        從個體建筑來看首要措施是用耐火材料取代易燃材料。如從西周初期開始屋面用瓦,比草茨耐火性大為增強。


        用磚石建筑代替木構建筑。在漢代,人們已有意識地建造石室用以避火。


        到了兩晉、南北朝,木造佛塔已逐步被磚石塔所代替,如登封北魏嵩岳寺塔便是其中例證。唐以后,佛塔以磚石為主,木塔日漸稀少。其他磚石作(如欄桿、平座、墻體等)經驗也日益豐富,到了宋《營造法式》已把磚石制作列為一種制度了。


        隨后出現了磚木混合結構形式,如廣東潮州宋駙馬府,除廳堂用木構架結構外,其他多用山墻承重。明以后還出現了全磚石建筑-無梁殿,如南京靈谷寺、太原永祚寺,中條山萬固寺無梁殿,北京齋宮等,這些建筑主要是為滿足防火要求而建造的。


      駙馬府大門


        “涂”是我國一種古老的重要防火做法。直到現在四川成都有些地方的建筑還保存著“土涂”的防火做法,把一些易以引火的木柱、木梁和木構件等用草筋泥封護起來。南方一些考究的建筑,還有在大門木板門扇上貼面磚的做法以取得耐火效果。


        一些其他為了防火而設置的建筑


        望火樓


        為監視觀察火情而專門建置的望火樓,最早見于唐汪元量的《湖州歌》:“淮南漸遠波聲小,猶見揚州望火樓”。有關望火樓的具體情況,宋《東京夢華錄》描述很詳:“又于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杈、大索、鐵貓兒之類。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馬軍奔報?!边@一類望火樓的具體形象,南宋“靜江府城圖”“平江府城圖”等碑刻上都有反映。


        封火墻


        最遲在明代,建筑中就出現了封火墻、護檐墻和隔火墻,在華南、西南的城鄉最為常見。廣州郊區的封火墻,兩邊山墻通常高出屋面3一5尺。廣東潮汕地區的封護檐墻,檐口為磚挑出檐,前后房子起火時,火勢就難于從檐口引燃入室。為四川成都的封火墻此墻高出屋面5一6尺,當一邊房子起火時,亦難于引燃到另一邊的房子,這些都是簡易而行之有效的防火構造設計。


        我國古代建筑中的防火技術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其實還有很多較為迷信對火敬畏的方式,不過本篇所提到的一些方式在當時條件下已經是普遍較為實用的防火措施了。


       
      標簽: 古建筑 防火

      本文標題: 古代人在建筑設計中的防火智慧

      本文鏈接: http://www.sillittoenterprises.com/news/show-12599.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180691

      Copyright?2016-2023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4. 項目工程

    5. 數字建筑

    6. 廣告服務

    7. 日本一级a片,日本一级a片免费大全,日本一级a片免费观看网站,日本一级a片完整版手机在线
      <button id="js9jh"></button>
      1. <tbody id="js9jh"></tbody>
      2. <rp id="js9jh"><object id="js9jh"></object></rp>
        <tbody id="js9jh"><pre id="js9jh"></pre></tbody> <tbody id="js9jh"><noscript id="js9jh"></noscript></tbody>
        <progress id="js9jh"></progress>
        <th id="js9j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