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民居基于江南地區傳統水鄉民居風格,融合東西方及全國各地建筑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本文將對浦東民居的裝飾、材料和工藝進行介紹,展示浦東民居的建筑特征與歷史傳承。
一、細部和裝飾
浦東傳統民居中的主要裝飾構件是雕刻,其中以木雕和磚雕最為常見。
小浜路蔡氏宅儀門磚雕細部
除木雕和磚雕外,浦東傳統民居還有一種應用較多、源遠流長的傳統建筑裝飾工藝——灰塑?;宜芙Y合了繪畫和雕刻的工藝特點,以石灰為主要原料,在建筑上塑造浮凸圖像和立體造型的裝飾方式?;宜艹Qb飾在屋脊上,由于直接暴露在室外,容易破損,目前浦東傳統民居中保留下來的灰塑已經不多。
二、建筑材料
浦東傳統民居的營造材料主要是木、磚、瓦、石灰、石材為主,至近代,也逐漸從浦西傳入了水泥、鋼筋、紅磚、機平瓦、彩色地磚、馬賽克、彩色玻璃等新材料。
高東黃月亭舊居屋脊上的灰塑裝飾
三、營造匠人和常用工具
中國古代建造房屋,不用“施工”一詞,而是專用“營造”、“營建”、“考工”等詞匯。鴉片戰爭后,中國傳統的營造行業發生了全面轉型,也形成了建筑師這一新型的職業類別,然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國內仍然普遍使用“營造”一詞,而非施工。
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上海建筑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許多著名建筑拔地而起。伴隨營造業的不斷興隆,圍繞這一行業聚集起不小的行業群體,他們以鄉土地域為主各立幫派,其中浦東“川沙幫”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川沙人楊斯盛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華人營造廠楊瑞泰營造廠,其故居即是1903年由楊斯盛自己設計,由楊瑞泰營造廠建造的。圖為楊斯盛故居剖面圖。
按照工作性質及工作種類的不同,浦東籍營造工人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泥工、木工、石工、油漆工、打樁工及其他建筑業附屬行當工人。每個工種都有其常用營造工具。
泥工,即瓦工、泥水匠,舊時稱為“水作”,主要從事建筑的砌磚、蓋瓦、粉刷工作,是營建房屋的中堅力量。泥工使用的營造工具主要包括:①瓦刀:砌墻的主要工具,也用于修補屋面;②灰板:抹灰操作時的托灰工具,前端是用于盛放灰漿的平板,后尾帶手柄;③抹子:用于墻面抹灰、屋頂苫被、筒瓦裹壟;④平尺:短平尺用于畫砍磚直線,檢查磚棱的平直等,長平尺用于砌墻、墁地時檢查磚的平整度以及抹灰時的找平、抹角;⑤扁子:用來打掉磚上多余的部分;⑥礅錘:主要用于磚墁地,將磚礅平、礅實;⑦磨頭:用于磨平磚面,粗磚、砂輪或油石都可以做磨頭。
木工舊時稱為“木作”,主要從事制造和安裝房屋的木制構件的工作,也是建造房屋的骨干力量。木作工具大致分為伐木工具、解木工具、平木工具、穿鑿工具四類。鋸屬于伐木和解木工具,也具有粗平功能。錛是粗平工具,用于去除木材表面的明顯凸起,使木料表面大致平整。刨是精平木工具,可制作出表面光滑的木構件。斧可以伐木、斷木,也可以粗平木料,功能較多。鑿是鑿卯工具,分為平鑿、圓鑿和斜鑿。鉆是鉆孔工具。另外木工還使用畫線工具,包括直尺、墨斗、勒子、角尺、畫規、墨株等。
高東黃氏民宅儀門
石工,即石匠,舊時稱為“石作”,主要從事建筑的砌石、鑿擊和加工石塊的工作。由于石料的強度較高,石作工具一般為鐵質,包括鏨子、楔子、刀子、錘子、剁斧等。
打樁工主要從事加固建筑物基礎的工作,由于上海獨特的軟土地基,使得打樁工人需要掌握相當的施工技巧和熟練的操作方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打樁工作。打樁工具包括石錘、滑車一類起重裝置等。
現在在浦東川沙營造館,可以看到數十件木鋸、刨子、榔頭、銼刀、泥刀等營造工具,讓人對舊時營造匠人的“吃飯家什”有直觀了解。
川沙營造館展陳的營造工具
在參觀浦東傳統民居時,人們往往會被精美的細節所吸引。這些細節充分展現了近代上海工匠的智慧與能力,往往營造時使用的工具也是工匠們依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定制的。